共工新闻社香港5月21日电(殷茶办、杜立钧)在英山这片茗茶四季飘香的红土地上,安哲,一位土生土长的英山人,也是一名坚定的中共党员,自 1993 年踏上工作岗位,便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32 载岁月,他始终扎根茶叶产业与科研服务一线,一心只为推动茶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老百姓发家致富,成为英山茶产业腾飞的中坚力量。

他先后荣获全省“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农业部“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强乡土人才”等诸多荣誉,每一项荣誉都见证着他的辛勤奉献。

一、精心筛选良种,筑牢产业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茶叶种子是茶产业腾飞的“芯片”。安哲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和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全身心投入选育茶叶良种。

为了让英山茶产业的“根系”繁荣发达,实现多茶类开发,拓宽茶农增收路径,安哲不辞辛劳,深入湖南、浙江安吉、省茶叶研究所等地的科研单位考察。他精心引进楮叶齐、中茶 108 、鄂茶一号等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指导种茶能手、茶企建起良种母本园与茶苗繁育基地,开展成活率、栽培施肥、品质等全方位的“对比研究”,不断改进繁育、种植、制作等一系列科学生产技术,为高效标准茶园建设和全面推广优质茶苗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安哲干脆吃住在茶苗繁育基地,不论春寒、酷暑,还是雨天,他深入基地栽培茶苗,手把手操作示范;细致观察,提取第一手数据......因劳碌奔波,积劳成疾,他胸口时不时隐隐作痛;经好友劝说,他到县医院检查,发现心血管有堵塞,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为了英山支柱产业茶叶——绿龙腾飞,他不顾医生劝阻,提前出院和上班,深入茶基地指导科技种植,确保了引进良种一举成功!他不断实践、分析研讨、及时总结的“茶树无心土繁育技术”大获全胜,扦插成活率超 90%,每亩节约成本 2500 多元,大大加速了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得到了省市茶叶专家的肯定。

2022 年,面对茶树品种适配难题,他又马不停蹄启动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适制性研究。在他的提倡和指导下,大别山茶树良种科技展示园与品种资源圃应运诞生,60 余份优良茶树品种资源汇聚于此。他还据此分析探索形成《茶树品种改良指导意见》,积极引进新品种、技术与模式,建成 4 个新品种示范点与 12 万余亩绿色高效栽培及精准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为茶产业发展筑牢科技根基。

二、执着科技攻关,突破产业瓶颈

“让每片茶叶发挥最大价值”,这是安哲始终追求的科研目标。参加工作后,他紧盯“提升绿茶、振兴红茶”战略,针对茶叶品种适应性难题和健全茶产业技术体系,他全身心投入茶叶良种繁育栽培、茗茶加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体系建设。他不断探索研究辨识“英山云雾茶”与“英山红茶”的产品特性,筛选出最合适的品种,成功突破关键加工技术,制备出实物标准样品,推动这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为了给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安哲积极与国家、省级茶叶科研院校合作,开创性在县级成立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茶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起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联动机制,专注于引领性与创新性技术研发。他主持制定《英山云雾茶生产技术规程》《英山云雾茶加工技术规程》 等 6 个涵盖多环节的团体标准,进一步完善英山云雾茶标准化体系。这一系列努力让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飙升至 51.23 亿元,较 2024 年涨幅为 47.25%,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促进英山云雾茶享誉大江南北,并走向国外。他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与技术示范,大力引进新技术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他撰写的 20 多篇论文获发表,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并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扎根老区大地,彰显为民情怀

安哲情系老区、苏区老百姓发家致富和乡村振兴,他常常自勉:“一定要立足支柱产业,把青春和论文写在茶园里。”安哲是这样想的,也是从春到冬积极践行这一诺言。他长期穿梭在各个产区,为企业和茶农提供技术帮扶。他主编《英山茶叶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等实用技术手册 200 余条(册),培训人数多达 4.3 万余人次,累计服务 1400 余家企业和茶农,培养“一村一品大学生276名、高级制茶技师12名、评茶员52名、茶艺师173名,助力英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振乡村经济,他还指导 70 多个产业薄弱村制定发展规划,直接带动 13200 余户增收脱贫,茶农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茶博士”。即使在疫情期间,安哲挺身而出,积极助力湖北茶叶纳入生活保供物资,组织“百圆惠”“采茶助农”等活动,帮助茶农稳产保收,并喜获省茶叶学会“抗疫先进个人”。如今,英山茶园面积达27万亩,年产干茶3万吨,综合产值94.1亿元;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名录、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该县获评“国际绿茶魅力之乡、中国茶叶之乡、全国茶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等;英山云雾茶成为闪耀荆楚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片茶叶,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一份坚守,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安哲从“英山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全国茶产业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再到“全国茶人榜样 兴业茶人”,用坚实的脚步诠释着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担当。站在新的起点,安哲坚定表示:“我最好的年华倾注在茶叶上,我最真挚的情怀深深植根于茶产业中,我将紧扣英山茶产业链建设需求,继续以科技为笔、以茶园为卷,为英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署名:殷茶办、杜立钧

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人民法院:杜立钧

作者简介:杜立钧,也曾用笔名杜号、殷法 等,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勤奋笔耕,在《人民法院报》《人民法治》《乡镇论坛》《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等100多家媒体发表新闻、消息、通讯1万多篇;在“求实”网站、《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纪检监察报》、荆楚网、《党员生活(湖北)》、《农村新报》等50多家报刊网站发表时评、言论、随笔2000多篇;在《中国审判》、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湖北高院征文、《党政干部论坛》、《领导科学论坛》、《学习月刊》、《楚天法治》、《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黄冈通讯》等30多家报刊(单位)发表学术论文、理论文章40多篇;累计获新闻、论文等各类奖励6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