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都去哪了?

今年前三季度,亞洲國家進出口貿易情況普遍不太理想,其中印度下滑10%,越南下滑8%,韓國下滑11.5%,出現了集體失速。

全球經濟下行,消費需求不振,陰雲籠罩之下,亞洲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以越南爲例,去年越南出口暴漲,增速冠絕全球,當時不少人甚至稱其爲“下一個世界工廠”,認爲未來越南會取代中國。

然而,時間來到2023年後,越南一季度出口額大跌20%,令衆多“越吹”一時間摸不着頭腦,說好的替代中國,怎麽說崩就崩呢?

其實說實話,今年亞洲外貿國家的日子都不是很好過,所以越南有如今的表現也并不令人意外。

那麽,在亞洲國家集體遭遇外貿寒冬的背景下,我們中國的表現又如何呢?

印、韓、越出口大跌,亞洲制造遭遇寒冬

先來看看印度的情況,近幾年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印度可謂是一枝獨秀,經濟持續穩健增長。

今年7、8、9三個月份,印度制造業PMI分别爲57.7、58.6、57.5,服務業PMI分别爲62.3、60.1、61.0,均保持高速擴張的趨勢。

但盡管經濟表現亮眼,印度出口卻持續下滑,6、7、8三個月份分别同比下跌-18.8%、-15.9%、-6.8%,進口分别同比下跌爲-17.5、-17.0%、-5.2%,進出口貿易處于承壓狀态。

其次是表現同樣不佳的韓國,衆所周知韓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其出口額占GDP的比重高達40%以上。

據韓聯社報道,今年9月份韓國出口繼續同比下降4.4%,創下了12連降的紀錄,今年前3季度,韓國出口額暴跌11.5%,位居“亞洲第一”。

不過,雖然韓國出口數據表現相當令人擔憂,但韓國政府卻似乎“信心十足”,明确表示:

“韓國經濟并未衰退,出口也正處于向增加轉變的拐點。”

隻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韓國經濟以及出口表現并不是那麽理想。

最後是被寄予厚望,野心勃勃要取代中國地位的越南,2023年可以說是“諸事不順”。

今年以來越南出口“一崩再崩”,遭遇連續8個月的下滑,創下了09年以來的最長連跌記錄。

之前越南今年爲自己定下的GDP增速目标爲5.6%,雖然相較于去年8%的成績,已經算相當保守了,但如今有機構預測,依舊有一定的實現難度。

爲何亞洲制造集體失速?

經濟衰退的預期和全球貿易萎縮的陰雲籠罩下,其實亞洲制造集體失速并不令人意外。

我們都知道,美國瘋狂加息一年多,全球經濟都處于承壓狀态,哪怕是直到如今,歐美通脹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而全球經濟下行,随之而來的就是消費需求減弱,出口也會随之下降。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以越南爲例,越南是典型的出口大國,服裝、鞋類、家具以及電子産品,都是其重要的出口加工産品。

比如蘋果的手機、三星的耳機、耐克的鞋子等等,每年都爲越南創下不少外彙。

但全球經濟處于低迷狀态,哪怕是一向花錢大手大腳的歐美人民,也已經勒緊褲腰帶,少花一分是一分。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對于“越南制造”的消費需求急速萎縮,越南出口自然不景氣。

相應的,整個亞洲制造面臨的局面與越南類似,需求少了,出口自然就會少,最主要還是經濟大環境問題。

當然了,具體到某個國家,還可能有其他導緻出口下跌的影響因素,比如韓國出口減少,與半導體行業複蘇緩慢、中國半導體企業崛起也有關系。

但總體來說,外部需求不振、持續萎靡,導緻亞洲制造集體承壓。

中國出口情況如何?

可喜的是,雖然亞洲制造表現普遍不佳,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也一直處于承壓狀态,但依舊實現了0.6%的逆勢增長。

看到這裏,大家心裏可能都有一個疑問:

拿下這樣的成績,中國憑什麽?

首先是我國對于出口結構的調整,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過程中,從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

而在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的情況下,中國制造的競争力也在不斷提高。

以中國汽車爲例,今年我國汽車出口連破200萬輛和300萬輛大關,即将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爲我們的出口貿易帶來了巨大動力。

其次是我們在市場多元化方面的努力,歐美市場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我們一直在積極開拓其他市場。

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持續穩健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出口壓力,貢獻了一部分業績。

寫在最後:

地緣沖突加劇,美國貨币政策收緊,導緻2023年全球經濟面臨極強的不确定性,亞洲制造集體承壓。

但未來随着全球經濟逐漸轉暖,消費需求複蘇,相信亞洲各國進出口貿易也會獲得進一步的增長,取得更出色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