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深圳欢乐谷的过山车项目“雪域雄鹰”发生碰撞事故,导致多名游客受伤。最开始,深圳欢乐谷对外通报称仅8人受伤。

10月29日,深圳市南山区委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深圳市区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责令欢乐谷景区于10月28日起进行闭园整改,全面配合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和责任进行深入调查。

10月30日,欢乐谷的母公司华侨城发布公告,表示截至目前,共有 17 名游客继续留院治疗或观察,所有在院游客情况稳定,均无生命危险。深圳欢乐谷也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暂缓营业。事故原因和受伤人员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披露。

 

01

 

欢乐谷还是“伤心地”?

根据相关媒体对当事人的采访,他所乘坐的“雪域雄鹰”过山车没有按照预定流程运行,而是往后滑,欢乐谷也没有相应的紧急控停制动措施,最终与后车相撞。而这也并不是欢乐谷第一次出现事故。

往前追溯,2023年1月,上海欢乐谷“绝顶雄风”过山车在俯冲拐点突然停住,游客被困20分钟;同年2月,上海欢乐谷过山车再次故障,又有游客滞空10分钟,距离上一次此事故不到三周。

2022年5月,天津欢乐谷一室内游乐设施“愤怒的小鸟”在运行中突发故障,导致游客被困。而欢乐谷方面对此的解释由于当日室内温度比较高,有只鸟撞上轨道传感器,传感器报警致机器强制停止。

2021年4月,北京欢乐谷海洋馆内一高空游乐设施“飞鲨战队”发生故障,多名儿童被倒挂在高空40秒。而调查结果是为编码器误报警。

2018年,深圳欢乐谷“欢乐干线”发生两车相撞事故,导致2名乘客受伤。

除了看得见的事故报道,欢乐谷还有“看不见”的官司缠身。有媒体梳理欢乐谷的裁判文书发现,有原告称自己2019年去武汉欢乐谷“凤舞九天过山车”游玩,导致脖子受伤、肢体无力不能活动,后被检查为脊髓损伤、心率失常。2021年,一名游客到天津欢乐谷经营的玛雅水公园游玩时,被人工浪拍倒导致受伤,确诊为颈脊髓损伤。

有评论认为,欢乐谷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设施老化导致事故频发。但事实上,此类高风险设施都会有各种定期检查。早在今年3月21日,深圳欢乐谷发布了深圳欢乐谷雪域雄鹰项目大修服务工程招标公告。6月,深圳欢乐谷设备部与第三方检修单位合作,耗时一个半月完成了雪域雄鹰项目的年检维保工作。

年检完成后几个月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事故,足以说明华侨城内部管理问题。甚至有网友调侃称华侨城的年检是吃了回扣还是没钱做做样子总得选一个吧。华侨城称称深圳欢乐谷的事故“对经营影响可控”恐怕是“打肿脸充胖子”。

 

02

 

华侨城也在“倒滑”

正当欢乐谷的风波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时候,华侨城在10月28日发布了前三季度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华侨城实现营收317.6亿元,同比增长8.47%;实现归属净利润-33.47亿元,同比下滑2728.12%。

对于归属净利润的大幅度下滑的原因,华侨城解释称,一是适应市场环境、加快销售去化,公司对部分房地产项目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带来部分价值折损;二是其他因素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包括因联营公司亏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其他收益减少、财务费用增加等。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华侨城计提了23.6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财务费用大涨183.95%至22.59亿 。有分析认为,华侨城是国内比较稳健的房地产企业,在2022年就计提了超过100亿的资产减值损失,连续两年的大额度计提损失或许都是为了挺过房地产行业的寒冬。

但是华侨城内部的的问题同样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华侨城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7248万人次,同比增长55%,实现旅游综合业务收入103.06亿元,反而下滑2.3%。

更令人担忧的是,华侨城的毛利率已经大不如前。截至2019年,华侨城的毛利率尚能维持在50%-60%的区间,但是此后毛利率一路下滑,2022年为22.84%,2023年前三季度也仅为21.46%。华侨城似乎仍未走出疫情时代的困境。

欢乐谷频发的事故正是给华侨城敲响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