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苏州银行发布了A股银行板块首份三季度报。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实现营收91.88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归母净利润37.62亿元,同比增长21.36%。报告期内,每股收益为0.99元/股,同比增长16.47%;净资产收益率为13.12%,同比增长0.91个百分点。

然而,苏州银行的成绩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10月24日,苏州银行股价报收6.26元/股,下跌2.76%。

在苏州银行看似稳健的业绩背后其实存在不少隐患。

 

01

 

单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利润增长靠信用减值损失下降

尽管苏州银行前三季度整体的业绩仍维持着上涨的趋势,但实其第三季度开始出现负增长,较去年同期下降4.96%。苏州银行的业绩似乎也随着天气降温而“变凉”了。

此外,苏州银行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其信用减值损失从去年的21.34亿元大幅度下滑37.95%至13.2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苏州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缩小幅度为7.1亿元,而苏州银行的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6.62亿元。这意味着苏州银行的一些费用项目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这是因为其业务管理费上涨9.68%至30.85亿元。

另一方面,早在2020年,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阶段性调整中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20%-150%调整为100%-130%,旨在提高银行业的流动性。

但是苏州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数据显示,在2018年末,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只有174.33%,但是此后几年迅速增长,到2022年末已经达到530.81%,增长近三倍。因此苏州银行往往被外界认为有隐藏利润的嫌疑。

一些分析者认为,苏州银行正是靠着高拨备覆盖率维持稳健运营。前三季度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524.13%,较2022年末有所下降。这似乎表明苏州银行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实现降低支出,做高利润的效果。

而苏州银行的其他风险指标也较为健康。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4%,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4%,资本充足率为13.15%。因此,这些分析者对苏州银行仍维持乐观态度。

但也有反对意见认为,通过调整拨备覆盖率调整利润虽然可以作为银行渡过下行期的手段,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发展的的困境。除了上述的第三季度营收下滑以外,苏州银行的净息差也下滑至1.71%,较上半年末下降3bp,仍然处于监管红线以下。

不仅如此,从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拨备覆盖率的“子弹”有限,苏州银行若不能改善经营,财报做得再好看也无意义。

 

02

 

新干部上任能否破局?

就在苏州银行发布前三季度报的几天前,苏州银行的新任行长王强的任职资格得到批准。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以来,苏州银行就出现了频繁的人事调动。

苏州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苏州银行就有十余名高管离任。例如,苏州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兰凤在2月因年龄原因离任。2月27日,崔庆军被选举为新一任董事长,并于4月10日得到银保监会批准。

而在8月15日,苏州银行原行长赵琨因工作调整向董事会提交辞呈。而彼时还是副行长的王强则代为履行行长职责,直至被正式任命。

据了解,董事长崔庆军出生于1972年2月,毕业于苏州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正高级经济师。而王强出生于1972年10月,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二人均为70后。

此外,新任副行长贝灏明出生于1975年,现任苏州银行零售银行总部总裁、数字银行总部总裁。另一位副行长出生于1982年,现任苏州银行苏州分行行长。

显然,苏州银行的管理团队已经走向年轻化,这或许会给苏州银行未来的决策带来不一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