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非晨曦下的工地
清晨,东非大裂谷的阳光洒落大地,微风掠过广袤的草原,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远处的群山静默伫立,仿佛在见证一场伟大的建设。而在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早已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晨光下交错。
穆罕默德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走进了我的视野。那时,他还只是个新手,站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局促。手脚生疏,眼神里藏着不安,他甚至连最简单的施工工具都拿不稳,只能跟在熟练工人身后,笨拙地模仿他们的动作。
但他的眼神很亮,带着一种不服输的执着。
“从力工做起吧。”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加入施工队。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2铁轨上的成长
内马铁路一期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工地上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烈日下,穆罕默德弯腰搬运着沉重的钢筋,双手布满了磨出的水泡。他并不是最强壮的工人,但却是最肯吃苦的那一个。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凑到老工人身边,睁大眼睛认真地观察,仿佛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刻进脑海。
我注意到,他的学习能力比一般人更强。一次施工中,我带测量员去现场测量标高,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第二天就主动跑去尝试,虽然生疏,但方法是对的。于是,我决定给他一个更重要的岗位——安全员。
“你来负责工地安全。”我告诉他,“你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回家。”
他愣了一下,随即眼里闪过一丝光亮,那是被信任的欣喜。他换上了新的岗位,开始认真学习安全规范,逐渐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3站在桥梁上,成为桥梁
当穆罕默德成为工头时,他已经能独立带领一个30多人的团队。昔日的力工,如今站在钢筋丛林间指挥着施工,俨然成了一名真正的建设者。
内马项目结束后,我调往蒙巴萨马库帕大桥项目,穆罕默德毫不犹豫地跟了过来。这次,他的身份更进一步——施工助理。他不仅要协调工人,还要与中方管理人员沟通。这对他来说是新的挑战,因为语言的障碍依然存在。
“要想更好地工作,你得学点汉语。”我对他说。
于是,他开始跟着我们一点点学习。从最简单的“你好”、“谢谢”到“施工”、“混凝土”这样的专业词汇,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新的知识。渐渐地,他能够用简单的汉语与工班长交流,这让他变得更加受欢迎。每次签工卡的时候,他的工资总是工人中最高的——因为他不仅是施工助理,更成了中肯团队之间的桥梁。
4成长的意义
有一天,穆罕默德站在马库帕大桥的护栏旁,望着川流不息的公路出神。海风吹起他的衣角,他的目光沉稳而深邃。
“你在想什么?”我问他。
“我在想,以前这里没有桥。”他笑了笑,“现在,我们修好了它们,让人们能更快地去更远的地方。”
他顿了顿,又说:“就像我自己,曾经什么都不会,如今却站在这里,带着更多人一起建设。”
我看着他,忽然明白,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蜕变,更是一条道路的延伸——从力工到工头,从力气活到技术活,从不懂到精通,从依靠别人到能带领别人。这条成长的轨迹,就像我们修建的铁路,跨越障碍,通向更广阔的世界。
穆罕默德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学习、成长,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他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带领更多肯尼亚工人参与国家的建设。
而他走过的路,也将成为更多人走向未来的桥梁。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