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医齐播名医汇》是一档由齐铁雄老师担任总策划、资深媒体人参与记录的专注于著名医生采访的精品栏目,我们致力于搭建一座连接医患的坚实桥梁。在这里,我们深入探寻每一位医者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他们的专业素养、仁心仁术以及对医疗事业的无限热忱,本期邀请到的是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王俊忠医生。
图为王俊忠医生在接受采访
采访人:老师您好!很荣幸能与您交流,方便请教您怎么称呼吗?
王俊忠医生:你好,我叫王俊忠。
采访人:王老师您好!了解到您从医多年,请问您从医至今已有多久了呢?另外,还想问问您来自哪里?
王俊忠医生:我从医大概35年了,我来自河北唐山。
采访人:35年的从医经历非常丰富!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踏上从医这条道路的呢?
王俊忠医生:我当时上的是卫校。我有个姐姐深受老慢支(慢性支气管炎)的折磨,每天都被病痛困扰,连呼吸都很困难,看着她那么痛苦,我就特别希望能学医帮她解除病痛,就这样走上了从医之路。
采访人:这份想要帮助家人摆脱病痛的初心真的很令人感动。在您这35年的从医生涯中,一定有不少让您印象深刻的患者和病例吧,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王俊忠医生:当然有。有一位大爷,腰疼得很严重,来的时候都得拄着双拐。经过我的针灸治疗后,他就能自己走回去了。看到患者的痛苦减轻,我心里特别欣慰,那种自豪感真的难以言表。
采访人:您主要从事针刺、针灸治疗,专注于中医疼痛领域。在您不断精进医术的过程中,您认为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的支持呢?
王俊忠医生:家人的支持是我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我很难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同时,看到每一位患者痊愈,都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激励着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
采访人:您在医学界深耕30多年,已然是前辈了。如今有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和针灸等疗法,您作为前辈,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或者寄语吗?
王俊忠医生:学医的过程确实很辛苦,甚至会让人觉得枯燥,但这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当看到患者带着痛苦前来,经过治疗后能开心地离开,那种成就感和荣誉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我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在这条路上不断提升自己,帮助更多患者。
采访人:您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相信每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这次在大师班学习,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的内容对您的从医工作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王俊忠医生: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侧重于学习技术,想着怎么给患者看好病。但通过这次在大师班与齐老师的交流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营销管理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医患关系出现问题,并非患者故意刁难,而是我们医生在态度和沟通方面做得不到位。如果没有和患者讲清楚利害关系,就容易加剧医患矛盾,导致本应共同对抗疾病的双方走向对立,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采访人:您说得很对,沟通在医患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很容易引发误会和隔阂,小问题也可能演变成大矛盾;反之,良好的沟通则能化解矛盾。那您对自己未来的从医道路有怎样的规划和愿景呢?
王俊忠医生:我希望能在疼痛治疗和中医领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采访人:当下,社会上存在一些对中医的争议,有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或者觉得中医治疗效果来得慢。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从业者,您对这些观点怎么看呢?
王俊忠医生:我并不认同这些观点。我原本是学西医的,后来才转攻中医。在没接触中医之前,我也曾对中医存在抵触甚至反感的情绪。但深入学习中医之后,我发现中医非常神奇。西医和中医各有优势,不能相互诋毁。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辨证论治,合理运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效果也会十分显著,并不存在治疗缓慢的问题。
采访人:确实,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大众认为中医治疗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医治疗的多是慢性病。最后,您对正在学习医学的后辈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王俊忠医生:我最希望他们能将中医发扬光大,传承和振兴中国的传统文化。
采访人: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分享您的从医经历、感悟以及对中医的见解,您的经验和期望对我们很有启发,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医生简介:王俊忠,男,汉族,1969年4月出生,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中医师。
文章来源:医齐播名医汇
注:本栏目内容为医生真实口述,代表其个人看法,不作为诊疗依据。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