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常务主席单位|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制

    “找茬搭子”:中交一航局城建公司航空港区清音路项目部新员工“日常”

    2025-11-23 来源:共工新闻社 阅读:
    “世朋,你这个闭水试验的水头高度计算基准写错了,规范要求从管顶内壁起算,你怎么用成地面标高了?”在城建公司航空港区清音路项目,夜色笼罩的办公室中,孙海达指着电脑屏幕,语气急切。
          “嘿,老孙果然火眼金睛!我马上修正。”李世朋一拍脑袋,摊开图纸凑上前来,话锋一转,“不过海达,你昨天标注的钢筋绑扎搭接长度,没写清楚是从末端算还是从绑扎点算,这是师傅强调过的‘坑’啊!”闻言,孙海达立刻俯身翻找自己的方案。
          这样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的“找茬”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这两位技术员间上演。作为他们共同的师傅,项目总工徐稳在落实现场管理工程师培养计划时,创新性地将传统的“导师带徒”升级为“三角培养模式”,由自己担任总教练,让两名新员工既结成学习对子,又互为质量监督员,在交锋中共成长。
          “一开始可没那么和谐,”徐稳笑着回忆,“两人都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技术更胜一筹。第一次让他们独立编制污水管道初步施工方案,部门评审会上就‘炸了锅’。”孙海达指出李世朋的边坡放坡系数只写了“按规范”,李世朋则发现对方的管道接口防渗漏措施考虑不周。“我当时就想,这不正好嘛!既然两人都能精准找到对方的软肋,那就结成对子,互相‘挑刺’,共同进步。”
          于是,在徐稳的“裁判”下,这对“找茬搭子”正式成立。每天的方案讨论、现场检查后,两人都必须互相审视对方的工作成果,挑毛病、找漏洞,记录在各自的“找茬本”上,由师傅徐稳集中点评、答疑解惑。“在技术问题上,我们谁也不会轻易让步,”孙海达认真地说,“师傅多次告诫我们,图纸上差之毫厘,现场就可能谬以千里。这种‘找茬’是对工程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不过,一旦脱下安全帽、离开施工现场,这对工作中的“冤家”便会立刻切换模式。同住一间宿舍的他们,经常相约吃饭、打球,相处十分融洽。“工作上得就事论事,不影响我俩感情。”李世朋笑着说,“反而通过这种坦诚的争论,我们更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和短板,平日里也更能互相体谅、互帮互助。”
          这种独特的“找茬”模式,极大地加速了两人的成长。为了在技术“交锋”中不落下风,他们都逼着自己更深入地钻研规范、更勤快地跑现场、更细致地观察学习师傅和前辈们的实操经验。徐稳带他们钻工作井、看管道接口,强调高程控制的重要性;测量员蒋亚洲带他们测边坡,讲解放坡系数的由来。这些宝贵的现场经验,都成了他们互相“找茬”时的弹药,也化作了自身成长的养分。
          四个月下来,孙海达编制的技术方案愈发严谨规范、贴合实际,细节把控能力显著提升;李世朋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海达的严谨和世朋的灵活形成了互补,他们这种‘找茬’不是互相拆台,而是精准补台。”看着两人工作中默契配合、平日里勾肩搭背,徐稳倍感欣慰。
          暮色降临,月上枝头,工地上的机械轰鸣声渐渐平息。孙海达和李世朋又凑在一起,对着明天要交底的施工方案进行最后的“互查”。而这座中原城市的地下“筋脉”,也在他们日复一日的“较量”中悄然向前延伸。(王奇帅)

    作者:王奇帅    责任编辑:孙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