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兩端的團圓
中秋未至,母親的月餅卻已跨越山海,提前抵達。下班後,我匆匆回到住處,拆開那個熟悉的紙箱,家鄉的味道撲鼻而來,六個油紙包裹的泡沫箱整齊排列,每個紙包上都用記號筆清晰標注著:五仁、棗泥、豆沙……仿佛是母親怕我在眾多月餅中找不到心頭好,特意為我做的貼心標記。
我輕輕捏起一塊棗泥月餅,那熟悉的味道瞬間如潮水般湧來,將我緊緊包圍。孩提時代,不識愁滋味。每年中秋未至,便吵著母親做月餅,母親見拗不過我,就碎碎念著,準備起了食材。“月亮又要圓啦,小冤家又饞啦……”
麻利地系上圍裙,母親站在廚房的水泥地上,把醒好的麵團往案板上摔打。她手腕靈活地翻轉著,麵粉在昏黃的燈光下揚起細密的塵霧,如同冬日裏的嫋嫋炊煙,混著炒花生的焦香,悠悠地漫進鼻腔,勾起我童年最溫暖的回憶。
月亮缺了又圓,新歲中秋至。母親早早打來電話,問我想吃什麼餡的月餅。這竟一下子難住了我,電話那頭是等待答復的母親,這頭傳來清脆的鍵盤敲擊聲,我看了看身邊的同事回過了神:“媽,每樣都要一些,今年中秋,我跟同事們過。”
自我加入中交一航,來到大連,原本以為會“水土不服”,卻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記得第一次獨立撰寫專案通訊稿毫無思路,對著空白文檔抓耳撓腮,同事把採訪本推過來,詳細給我講述寫作技巧,還教我相機參數調整小竅門,至今都記得“拍工地要蹲低機位,才能拍出鋼鐵的筋骨感”。還有一次熬到淩晨改稿子,頂著黑眼圈去上班,出去一趟回來時桌上多了杯熱牛奶,抬頭看見隔壁工位的同事對我笑:“宣傳人的筆尖要暖,身子骨更得暖。”一句關切的話,一次次的幫助,讓我融入了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而他們也不僅僅是“同事”,也成了我心中的牽掛。
夜幕漸漸降臨,外面的夜色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幕布,緩緩拉開。月亮懸在空中,不久的將來,這玉盤將變得圓滿。曾經那個扯著母親衣裙要月餅吃的孩子,穿上了工裝,開啟了獨立的人生。回到食堂,我跟同事們分享媽媽寄來的月餅,也收穫了大夥兒家鄉的特產,原來我也被大家牽掛著。同事們拿著媽媽寄來的月餅,拍著我的肩膀:“小史,咱媽做的月餅真好吃。”這一刻,是別樣的甜。
原來,月光從未分故鄉他鄉,當月餅的酥皮在舌尖化開,當千裏之外的牽掛變成掌心的溫度,哪里的月亮,都是圓滿。在這異鄉的中秋夜,我品嘗著母親的愛,感受著家的溫暖,也明白了,無論身在何處,只要心中有愛,有牽掛,就能在月光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團圓。
作者:风云 责任编辑:孙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