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犹如华夏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刚柔并济,既能演绎出温婉舒缓、清微淡远的意境,又能奏响金戈铁马、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气势。在当今时代,弘扬与传承古筝艺术,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
筝韵绽华彩:张娴以古筝演绎东方灵韵
2009年,张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她曾荣获包括中国器乐赛古筝专业青年组银奖、世界华人艺术盛典中国赛区青年古筝组银奖、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赛古筝专业青年组银奖在内等多项重要奖项。她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等多家知名专业乐团有合作,以古筝演奏家的身份活跃在各大舞台上,多次远赴北美、欧洲多个国家进行演出。2021年至2024年,她担任音乐总监一职与“海上梨园”合作,上演了几十场民族音乐分享会,以室内乐的形式在全国各地举办近百场巡回演出。2025年在上海保利大剧院出演五场“筝与笛”专场音乐会。丰富的演出经验和出色的演奏水平使张娴担任日本亚洲之星国际音乐大赛的艺术顾问兼评委、西班牙国际音乐舞蹈艺术节的艺术顾问及评委委员、第18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评委等重要职务。
张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郭雪君、祁瑶教授,深研“吟、揉、按、滑”等传统技法,在演奏中恪守“轻、重、缓、急”的美学精髓。“筝弦起落间,弦音绕梁长”,21根丝弦在她的指尖下既流淌着《茉莉芬芳》的清雅悠扬,亦激扬着《高山流水》的磅礴气势。张娴这一位中华艺术美学的传承者,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等下,以灵动的旋律展现中华名族的风采。
“古筝并非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跃动在丝弦上的文化传承。”张娴在谈及古筝艺术时如是说。她对古筝的赤诚热爱,化作每场演出的专注与深情 —— 指尖起落间,旋律如史诗。在她的演绎下,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生机与灵动,中华文明的深邃内涵与东方艺术的独特灵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她的筝声在国际舞台上响起,每一个音符宛如青鸟衔枝,搭建起一座座连接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桥梁。
春音袅袅,筝声悠扬:张娴以东方韵律叩响世界舞台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一项年度盛会,旨在推广音乐文化。自创办以来,该音乐节始终坚守“展示与交流国内外新音乐作品及表演形式”的宗旨,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乐团积极参与。这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演出,也为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
2015年,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一首激昂的《红旗颂》拉开帷幕。在活动期间,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乐团和音乐家们携手奉献了63场精彩纷呈的音乐演出,其中,既有传统古典音乐的演绎,也有现代音乐作品的创新呈现,充分展示了音乐的多元魅力。观众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共鸣。
在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张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音乐修养,凭借一曲《如梦令》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她对作品的细腻揣摩和深情演绎,充分展现了古筝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也为青年古筝艺术人才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她的演奏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这次的演出经历不仅让她对古筝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让她意识到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跨越国界、连接人心的独特魅力。
在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张娴与国家一级指挥家王永吉先生携手合作,共同首演了大型古筝协奏曲《大风歌》。这部经典作品以恢弘磅礴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古代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演出中,张娴的古筝独奏与乐团的宏大交响完美交融,时而激昂壮阔,时而婉转细腻,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音乐场景。她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均达到了新的高度,赢得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
“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表演,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特别而集中的展现。”张娴说,“我们要借助国际化的舞台,既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还要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奏响国际乐章。”
从2014年至2019年,张娴连续参加了六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她的每一次登台皆引发热烈反响,收获如潮好评。每一届音乐节的参与,对她而言都是一次宝贵的艺术洗礼和心灵触动。她深知,在这个舞台上,每一次的演奏都不仅是对自己技艺的考验,更肩负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筹备演出时,她从曲目的文化内涵挖掘,到指尖技法的细微把控;从情感的细腻铺陈,到舞台上的气韵传递,都一丝不苟,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将古筝艺术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娴还积极参与音乐节期间的各种艺术交流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共同探讨音乐的奥秘,分享彼此的艺术心得。她相信,通过音乐的桥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张娴走过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让国外听众理解古筝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张娴演绎了不同时期的经典古筝作品,并通过与诗词歌赋等其他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简单讲述,融入了颇具诗意唯美的舞台艺术、灯光与舞美,以烘托氛围感的方式展现古筝内涵。在她将历史文化的意境、音乐表现的情感结合下,听众犹如身临其境,徜徉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
张娴:以弦为桥,让古筝艺术在新生代心中生根发芽
舞台上,张娴指尖轻挑慢捻,《枫桥夜泊》的悠扬旋律如潺潺流水,将千年古韵娓娓道来;舞台下,她化身为文化传承的使者,以赤诚之心搭建起古筝艺术与年轻一代的桥梁。她始终坚信:“古筝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弘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她尤为重视将古筝艺术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将其视为自己肩负的重要使命。
2024年,张娴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古筝专场讲座,图书馆内座无虚席。讲座中,她手持古筝,从 “勾、托、抹、挑” 的基础指法教起,把枯燥的乐理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了能够更好地通过直观感受引导孩子们体会古筝音乐的韵味与情感,她邀请孩子们上台,手把手教他们按压琴弦,让他们亲自感受古筝的音律之美。孩子们在张娴的引导下,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筝这一古老乐器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张娴不仅教授技法,更注重培养孩子们对古筝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她耐心地讲述古筝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类青少年音乐比赛和音乐节,担任评委和导师。她以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年轻选手们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演绎古筝作品。2020年,她荣获第十七节“未来之星”全国特长生文化艺术周暨“金凤奖”特长生专业能力公开测试活动最佳指导教师奖。这些倾注心血的教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优秀的古筝艺术家,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火种的传递者。
如今,张娴依然活跃于各大舞台和教学一线,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她用古筝奏响的每一段旋律,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在教学中的每一次倾心付出,都是为了古筝艺术的代代相传。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爱上古筝。未来,我们坚信张娴会带着对古筝艺术的无限热爱,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培育出更多热爱古筝艺术的新生力量,让这古老的东方乐器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展现中华民族风采的瑰宝。(文/张琪)
作者:张琪 责任编辑:孙慧